在看《用户体验要素》这本书时,明显感觉到很吃力,作者从“”的高度概括了用户体验五要素,并围绕这五个要素进行了逐一论述。本人由于缺乏一定的项目实践积累,不能完全体会本书的精髓,只希望“以术论道”,和大家分享个人愚见。

全书核心——一图以蔽之:

用户体验五层次

用户体验五要素似乎翻译成【用户体验五层次】更贴切一些,任何复杂的设计都可以通过分层来解决,这也是软件设计的一项技能。本书将用户体验设计从抽象到具体分为战略层、范围层、结构层、框架层和表现层

其中,两端的层次最好理解,战略层要求我们思考“为什么要开发这个产品”的问题,对企业必然是能获取商业利益,对用户必然是满足个人需求,从内到外的结合才能更好满足双方的需求。表现层离用户最近,我们作为用户时视觉上最能够直接感知产品的那部分,譬如图片、图标、颜色、背景等,这部分也通常被人狭隘地理解为用户体验。

再来谈一下功能性产品和信息性产品的区别:

  • 功能型产品:产品具备某种功能,以完成某项任务,重解决方法。

  • 信息型产品:产品具有某些内容,以满足用户情感,重精神需求。

通常这五个层次是自下而上即战略层->范围层->结构层->框架层->表现层来进行建设的,下面结合【滴滴出行】来理解这五个层次的具体含义。


战略层:需要同时满足企业商业目标和用户需求

企业的商业目标既可能是短期的有可能是长期的,既可以用利润来衡量也可以用品牌形象、用户粘度等指标来衡量。

用户需求可能是用户自己提出来的需求,有时候还需要我们来分析用户真正的需求、进一步挖掘用户需求。

同一个产品,我们首先要区分用户维度,细分用户群体——即确定我们的目标用户,从而满足目标用户,因为我们很难提供一种方案来同时满足两种用户的需求。

战略是决定一切产品命运的前提,我们该如何做好战略层面的规划呢? 首先,要分析市场行情,其次要分析用户心理,通过用户模型划分用户群体,进而确定产品定位。

以滴滴为例,经济的发展促进私家车保有量提高,传统出租车市场无法很好满足人们快速出行的要求,互联网思维在各行各业的应用,使乘客能够快速接受互联网约车的出行方式。一二线城市中初入职场还没能力购车的上班族、大学生、短程游客都成为滴滴的目标用户。


范围层:确定产品特性和功能

战略层解决的是“为什么”的问题,而范围层者解决“是什么”的问题。为了要解决战略层提出的内外两种需求,产品需要哪些功能?我们通常会为产品提出很多功能,但是各功能之间必须确定优先级,哪些是必须的、核心的,哪些是可有可无的,哪些是以后可以再拓展的?

滴滴出行的基本功能包括:快车、专车、出租车、顺风车、代驾、自驾租车、试驾等。

核心功能:

功能 时间 特点
专车 2014.8 中高端商务约车
快车 2015.5 优惠出行
顺风车 2015.6 共享出行
代驾 2015.7 “起步价+公里费”
租车 2016.8 全程上门取送车

结构层:确定产品的业务逻辑

结构层是产品设计中从从抽象到具体的过渡层,也就是通过与用户进行交互来实现产品功能,满足用户需求。结构层注重对业务逻辑的理解,要让用户通过点击按钮到达某个页面,以及明确各个页面的层次关系。这有点像写论文的时候要先确定论文整体目录,最常见的组织方式是树状结构,当然还有矩阵结构、自然结构、线性结构等。

  • 树状结构 树状结构

  • 矩阵结构 矩阵结构

  • 自然结构

自然结构

  • 线性结构

线性结构

不同的组织结构可以遵循不同的的组织原则,但一定要直观、让用户容易理解、操作方便。非常喜欢de Saint-Exupery的一句话:

你知道你的设计达到完美,不是因为你没有什么可以加上去,而是当你不能再除去些东西的时候。

滴滴出行的结构图如下: 滴滴出行结构图


框架层:确定图片、按钮在页面的位置

表现层:与视觉有关的元素,图片、图标、按钮、背景、分割线、颜色、材质、肌理、形状、圆角、投影等

这两部分基本上由UI设计师完成,涉及到布局、配色、排版等设计风格,对设计师的内功修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


总结

用户体验层次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,下一层的决策会影响上一层的设计,而上一层也可以反过来对下一层产生互锁影响。

  • 下层对上层的影响:

单层影响

  • 上下层相互影响:

多层影响

鉴于各层之间会相互影响,在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中,任何一个层面中的工作都不能在其下层的工作完成之前结束。

各层顺序

本书的结尾以马拉松来比作用户体验开发,诚然,要想做出用户体验非常好的产品绝非易事,在迭代开发的过程中不断审视产品的不足,时刻把握每个层次可能出现的问题,反馈,修改,再反馈,再修改……